民生新事

【事件】


【资料图】

积极关爱高温天气作业劳动者

为加强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有效防范职业性中暑事件的发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用人单位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有关方面要主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业和信息化、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部门及工会组织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协同加强建筑施工、冶金、铸造、运输(露天装卸)、环卫、快递等行业领域以及炉前工、露天装卸人员、环卫作业人员、快递员等岗位和人群的防暑降温工作,提高工作主动性。

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日印发通知强调,各级工会要通过向夏季露天作业的物流、电力、建筑、环卫等行业和存在生产性热源高温作业场所的从业人员送清凉物资、送政策宣传、送健康培训、送健康体检、送法律维权等方式,积极开展“送清凉”等活动。积极拓展“司机之家”、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工会帮扶(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功能,重点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解决实际问题,为高温天气户外作业职工避暑休息提供便利。

各地也纷纷行动起来。北京市近日启动夏季防暑降温专项监督检查,督促用人单位认真落实各项防暑降温措施,预防高温中暑职业健康事件发生;湖南省加强夏季高温劳动保护,高温补贴调至每月300元;河南多地为户外工作者提供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品,并调整户外作业时间,增加机械化作业频次;天津电力部门采取错峰作业方式,减少露天作业时长,防止作业人员出现中暑等不适症状。

【短评】

守护高温下的坚守

丁美栋

入夏以来,全国多地陆续迎来高温天气。高温炙热下,各行各业的户外一线工作者坚守岗位,烈日下的汗水保障了民众生活的正常运转。如何做好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关心关爱户外劳动者,及时送去阵阵“清凉”,有关部门要在政策制定上下功夫,还要做好监督管理和宣传引导,来守护高温下的坚守。

从各地加强高温劳动保护工作的防暑降温政策来看,当地有关部门已在通过实实在在的高温津贴和灵活贴心的管理办法,把对户外劳动者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调整高温津贴标准,并明确不得以发放清凉饮料等实物方式代替;按照日最高气温,灵活设置户外露天作业工作时长;科学确定劳动强度,全面改善劳动条件;要求相关单位为职工提供必要等个体防护用品和高温作业休息场所……这些举措充分考虑了高温天气下工作的各种场景和劳动者所需,有利于保障一线户外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要制定好政策,更要执行好政策,需要就相关防暑降温政策的落实情况加强监督。以高温津贴为例,有关部门应增强企业法治思维和合规意识,加大检查巡查频次,确保用人单位及时足额地把符合政策的津贴发放到每一位户外劳动者手中。同时,还应对劳动者做好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提供有效的法律指导,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合法权益,防止本应享受的“高温关怀”被“打折扣”。

高温下的坚守十分可贵,全社会都应该给予高温工作者更多的关心和关注。有关部门应以人为本,做好政策制定和落实,确保关爱“清风”能够真正拂面,为劳动者带来无限凉爽。